七家湾封崇寺(卧佛寺)考
南京封崇寺(民间又称卧佛寺)旧址,今七家湾、仓巷、狗皮山、安品等所围成的区域北部,今已无存。
(朱偰《金陵名胜影集》记载的封崇寺内木塔)
元代南京方志《至正金陵新志》载:“封崇寺在斗门桥北。【《图经》:旧报慈廨院,近禅灵寺者。寺之废兴始末未详。】
家住泛七家湾安品街的晚清举人陈作霖所著《运渎桥道小志》记载:“封崇寺者,赵宋时因旧报慈廨院而建也。(见《建康志》)以楼奉佛,疲津梁像,故俗谓之卧佛寺。旧有佛经全藏。华严历劫,三昧归真。法界中兴,弹指复现。晨钟暮鼓,戒律精持。城南之大刹也。(粤寇之变,主僧炳炎焚庵以殉。同治以来,德诚重修之。佛殿、僧寮,悉符旧制。)壁多建康府仓砖,盖铁塔寺之故物,赵宋遗甓于此仅存。寺侧古有禹王庙。”
清末举人王孝煃,家居七家湾朱状元巷,他在《冶西杂咏》赞:“封崇旧是报慈院,历劫不磨有义僧。夜半钟声动清省,楼中佛卧应超乘。”
相传该寺始建于六朝梁武帝年间,历遭战火,几经重建。清初重建,挂“敕建封崇寺”,有房九十九间半,有“山门三楹、大佛殿三楹、卧佛阁三楹、左伽蓝殿楼三楹、右三教堂三楹、禅堂三楹、僧院一房。基址十亩”。因是“敕建”,该寺在当时地位显赫。后来印度僧人送来一尊檀木雕的卧佛,供奉在后殿藏经楼上,封崇寺也因此声名大振,前来寺中的膜拜者络绎不绝,从此封崇寺又多了一个别名——卧佛寺。
封崇寺的旧址门前有一对石狮,据说是用明矶石精刻细凿而成,十分雄伟。据记载,清朝时,卧佛寺的前门开在月牙巷,后门开在七家湾,共有房屋九十九间半。而按照清代规定,除了皇家宫院外,寺院、府第只能限在一百间以内,卧佛寺原来的规模可以说是到了极限,有的房屋因为常年无人踏足,便只能封存不用。寺中的佛规相当严格,僧人每天早晚要诵经拜佛,除三餐一宿外,白天要照应香火,接待香客,供应茶水,每夜也要轮流值班保护寺院。
封崇寺山门外照墙上有砖刻大佛字,寺僧根如指为六朝时物,故寺门有联云:“古寺犹存明季石,照墙尚有建康砖。”
(封崇寺砖刻“佛”)
封崇寺一直都是南京城南声名远播的名刹古寺,尤其是每年的“腊八节”,封崇寺僧人化缘施粥,接济百姓,一直传为美谈。
不过在封崇寺的历史上,也有悲壮的一笔。历经战火破坏的封崇寺,在太平军攻占南京期间遭受了一次最严重的毁坏,住持炳炎因不肯向太平军屈服,一把火几乎将封崇寺烧光,自己也同时殉难。同治年间,封崇寺才得以重修。
(封崇寺内景)
卧佛寺在历代僧人精心维护下,一直保留到民国。抗战胜利后,太虚大师在重庆创办的大雄中学(建国后并入南京二十八中,今南京五中初中部)迁来南京,一时无地落脚,便借用卧佛寺的一些空屋为临时校舍。1945年,由于学校人多,不慎引起火灾,而月牙巷、仓巷一带都是小街狭巷,当时消防队和各区救火队的车辆一时像、经书均毁于一旦。2005年,疑似原寺内二进旁殿僧房和两棵古松树还在,位于地块上一座老年公寓里。2006,地块拆迁,不能驶入,加之水源困难,延误了时间,以致火势猛烈,虽然大火终究被扑灭,但卧佛寺的大雄宝殿、藏经楼等建筑和佛原迹无存。
您可能喜欢